- 時間:2022-01-26
- 點擊:1866
- 來源:蘭州晚報
1月25日是農(nóng)歷臘月二十三,也就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小年。蘭州關(guān)于春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風俗有很多,但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很多過年的老習俗也漸漸被人淡忘。如今,還有哪些老風俗依然保留,記者帶你去榆中北山的鄉(xiāng)村看一看。
1 小年祭灶
榆中北部山區(qū)過年的老風俗有什么?“我記得過了臘八以后,基本上天天都有說法。在除夕之前,最隆重的應該是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這一天要‘祭灶’,大年初一再接回來?!奔易∮苤锌h上花岔鄉(xiāng)響崖社年過八旬的魏老先生說起過年的老風俗仍記憶猶新。以前每年的這一天,他的父輩們除了祭灶外,還要打掃家里每個屋子里的塵土,臘月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二十七都有相應要做的事,例如殺年豬、蒸饃饃、買年貨等。
臘月二十九或大年三十最重要,這一天要祭祖,家里的男人都要去祖墳上祭祖。
“每年過年都要求孩子們大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,因為要祭祖?!蔽豪舷壬f。祭祖是個很重要的日子,也是過年風俗中最不能忽略的一項?!拔矣X得,祭祖不僅僅是對祖先的一個祭祀,更重要的是表達后輩對長輩的尊敬。”所以,每年這個時間,他都要求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必須回家,然后由家里的父輩們帶著全家的男子到祖墳上祭祖。“老家有個講究,就是每年除夕這一天,一大早便開始做飯。家里人吃完飯后開始貼春聯(lián),然后去祖墳上祭祖,如果家里的春聯(lián)已經(jīng)貼好了,在外上班的人就不能再回家了!”
魏老先生說,有些傳統(tǒng)的東西已成為過年的一個習慣,不這樣做,就覺得少了點什么。
2 正月里不動針線
春節(jié)期間,榆中北山部分鄉(xiāng)村的老人說,他們已不能堅持全部的老風俗,一來自己記不全,二來畢竟時代在發(fā)展。但有些能遵守的小細節(jié),他們一定不會放棄,因為在他們看來,只有這樣年味才更濃。
75歲的白媽媽說,至今她們家過年依然堅持正月里不動針線,除夕的年夜飯一定要啃豬骨頭(咬鬼),大年初一一家人聚一起吃餃子?!罢吕锊粍俞樉€意思是‘不動刀兵’,希望家里和和睦睦,不要有爭執(zhí)。大年初一吃餃子,寓意全家人團團圓圓?!卑讒寢屨f,臘月里,她的老伴會把家里的衣服都拿出來,看看有沒有扣子要補的,提前把針線活做完。
上花岔鄉(xiāng)百祿村百祿社84歲的張正甲對過年的風俗很有講究。除夕夜,他會把家里所有的燈打開一直到天亮,而且堅持到大年初三,寓意新的一年全家人的生活都亮亮堂堂。
不少老年人說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如今一些老風俗人們已不再那么堅持,但傳統(tǒng)的過年習俗依然代表著一種文化的傳承,希望年輕一代不要輕易拋棄那些承載著美好記憶的“老習慣”。(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