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1-05-24
- 點擊:2262
- 來源:蘭州晨報
敦煌人宋云: 比玄奘還早的西行取經人
敦煌人宋云
他是高僧,也是大旅行家,更是先于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先行者。他就是1500年前的甘肅敦煌人宋云,他曾到過犍陀羅國(今巴基斯坦白沙瓦)。
今天,就讓我來講講這位甘肅人的傳奇。
要為胡太后求取佛經
他是在一個寒冷的冬日,離開洛陽的。這是公元518年的冬天,他和同伴慧生(惠生)、法力,攜胡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,錦香袋五百枚,王公卿士贈送的幡二千口, 以及胡太后給懨噠、烏萇、乾陀羅(健馱羅)等國的詔書,離開洛陽一路向西而去。
他們的目標是萬里之外的天竺,要為胡太后求取佛經。宋云是甘肅敦煌人,北魏時在洛陽聞義里皈依佛門。后來成為僧統(tǒng)之一,是負責管理佛教事務的僧官。故而,他才有機會官派帶隊前往天竺取經。
那么,北魏王朝為何要派宋云他們前往天竺取經呢?這就要說說當時濃厚的宗教氛圍。北魏政權建立后,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支持,對佛教進行了大力扶持。不僅修建了大同云崗、洛陽龍門等石窟,皇帝還親自出面召集名僧,講解佛經。而此時掌權的胡太后,從小受佛教影響,可謂是癡迷佛教。在她的提倡下,洛陽修建了五百多所佛寺。
于是乎,這才有了宋云的西行。當然,宋云西行不僅僅是為了求取佛經,還有聯(lián)絡絲綢之路沿線國家,促進商貿,增進友誼的目的。
帶170部大乘佛經東返
宋云從洛陽出發(fā)后,經過40多天的跋涉,抵達吐谷渾。吐谷渾是鮮卑人在青海一帶建立的王國,其時臣服于北魏。那么,問題來了,他們?yōu)楹尾蛔吆游髯呃饶兀?/p>
原來,此時的河西走廊,已經亂了。起初,秦州人莫折念生起兵反魏,涼州人隨之響應,河西道斷絕。宋云只好走吐谷渾道,經過都蘭(吐谷渾都城),然后繞道到鄯善(今新疆若羌),再經過且末等地,一路西行。
在于闐,國王親自出來迎接他們,他頭戴著金色的雞冠,后面則用兩尺長的生絹點綴。這里婦女性格剽悍,馬騎得飛快,和男人一樣。人死后,施行火葬,習俗和突厥相似。
從于闐繞塔里木盆地南緣一路前行。第二年7月29日,他們抵達了朱居國(今新疆葉城南)。這似乎是匈奴后裔所建的國家。他們的風俗和于闐差不多,文字使用的是天竺文。八月,宋云進入盤陀國,又經過了6天艱難跋涉,登上蔥嶺,然后進入了缽和國,這里是今天的瓦罕地區(qū)。宋云看到這個地方,山高谷深,人們因山為城,穿著氈衣,土地甚寒冷。十月份,來到了懨噠(在今阿富汗境內)。
宋云等謁見噠王之后,經波斯、賒靡國、缽盧勒等國,于神龜二年(519年)入烏場(萇)國,晉見烏場國王,為國王講述孔子、老子、莊子學說。公元520年4月,他們抵達犍陀羅國,大體在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,這里是當時的佛教中心。
至此,他們離開洛陽時確定的目標基本上實現(xiàn)了。他們在犍陀羅國參觀拜謁了諸多的佛跡。此時,這里即將爆發(fā)戰(zhàn)爭,已經顧不上招呼他們了。宋云一行,拜謁了佛跡后,帶著170部大乘佛經,就東返了。
歷史典籍記錄西行壯舉
522年2月,宋云一行抵達洛陽,完成了使命。
法顯、宋云、玄奘是中國古代三大西行高僧之一。法顯西行比宋云早110年,宋云西行又比玄奘西行早約110年。法顯的《佛國記》、宋云的《宋云行記》、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記》三本記述,在時間上前后聯(lián)系,可以系統(tǒng)了解中亞等地的歷史地理,在世界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。
宋云也不是孤獨的行者,在他西行的同時,有一個叫道榮的人也在西行。此時,中原和西域的交往,雖因戰(zhàn)亂時斷時續(xù),但民間商隊的往來依舊十分頻繁。在西域的一座佛寺中,有一半的經幡是中原人士所懸掛。他們甚至看到了100多年前,后秦時期中原人懸掛的經幡,上面寫著后秦的年號,人們認為,它可能是法顯西行時所懸掛的。
后來,他們西行的記述或片段,被收錄在《洛陽伽藍記》中,才得以保存至今。
掌上蘭州·蘭州晨報記者 王文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