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5-01-10
- 點擊:0
- 來源:中國甘肅網
剪紙是最貼近生活的非遺,也是最有年味的藝術,從窗花開始,古老的剪紙藝術總能裝點春節(jié)的喜慶。
每到年前,都是楊樹珍最忙碌的時候,這不馬上蛇年了,楊樹珍構思設計蛇年剪紙,用一條條憨態(tài)可掬的小蛇點亮人們的幸福生活。
楊樹珍說,十二生肖的蛇一般給人冷血感覺,而且很多人見到都害怕,所以不太討喜。不過藝術來源于生活,更高于生活,蛇年剪窗花,怎么可能少了主角蛇。為此,她進行了設計,讓每條從剪刀里出來的蛇都可可愛愛,自帶喜慶和福氣,將蛇年的年味拉滿。
在楊樹珍看來,剪紙就是根植鄉(xiāng)土和大眾的藝術,也是最容易活態(tài)傳承的非遺。春節(jié)更是非遺剪紙展示的窗口,最近楊樹珍通過設計推出系列蛇年窗花,可以用不粘膠貼,還可以直接做成相框用來擺放。
楊樹珍認為,剛剪出來的窗花在現代社會并不算傳播,也不能成為商品,只有經過裝裱的作品才適合居家需求,這也是剪紙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必由之路。作為剪紙藝人,不能只圖將剪紙剪出來,更應該有商品意識,讓剪紙更有價值。
去年蘭洽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(qū),楊樹珍的展位游客絡繹不絕。楊樹珍在傳承剪紙技藝的同時,通過文創(chuàng)形式讓古老的剪紙更具青春化,帶來非遺生活美學。結婚的喜字,靈動的剪紙擺件都迎合了市場需求,成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。楊樹珍說,單純的剪紙不好攜帶,通過裝裱等程序,她把剪紙加工成旅游紀念品,可以給游客帶來美的享受。
楊樹珍的老家在阿干鎮(zhèn),濃郁的鄉(xiāng)土孕育民間文化,剪紙便是其中之一,楊樹珍的母親是一位民間藝人,剪紙、刺繡樣樣都會,心靈手巧的基因也傳遞給了楊樹珍。
而為了讓剪紙藝術被更多公眾所接受,楊樹珍每周都會帶著剪刀、刻刀、紅紙活躍在蘭州社區(qū)的剪紙課堂上,相對將一幅幅剪紙作品精心裝裱放在家中欣賞,她更喜歡將這份手藝和學生分享,讓剪紙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中。
如今,楊樹珍有社區(qū)剪紙藝術社團,她帶出來的徒弟也可以傳播剪紙文化。不過楊樹珍并沒有閑下來,她依然奔走蘭州多個社區(qū),為學員講解剪紙藝術,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。(文/西北角·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