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4-03-08
- 點擊:140
- 來源:中國甘肅網(wǎng)
每年春節(jié)期間,在隴南市文縣鐵樓鄉(xiāng)白馬河畔的村村寨寨,白馬人都有表演面具舞“池哥晝”的習(xí)俗。特別在元宵節(jié)這天,無論離家遠(yuǎn)近,白馬兒女們都會回到家鄉(xiāng),以獨有的特色民俗方式來歡度元宵。
河畔的小路上和河岸的觀景臺上,白馬人身著特色服飾,錯落有致,載歌載舞,跳起了獨具魅力的“池哥晝”。
“池哥晝”是白馬人保留最完整,也是最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和傳統(tǒng)祭祀活動?!俺馗纭币鉃樯缴?,“晝”是舞蹈。表演時整個場面古樸豪放、莊重?zé)崃?,既富有神秘氣氛,又充滿了濃厚熱烈的娛樂色彩。
反穿皮襖的山神,臉上涂抹成黑色的“猴兒”,戴著面具的“池哥”“池姆”,揮動手中的牛尾刷,伴隨著鑼鼓舞動起來,舞姿古樸、遒勁、粗獷,極具節(jié)奏。
跳舞時,表演者挨家逐戶地歡跳,意在為村民驅(qū)鬼除惡、驅(qū)邪消災(zāi)、避難免罪、祛邪納祥,迎接新的一年吉祥和順。
“池哥”反穿皮襖或五彩花袍,足蹬長筒氈靴,身后系一根長長的牛尾巴,肩掛一串銅鈴,頭戴青面獠牙的各種動物或兇神惡煞的木雕彩繪面具激情而舞。
表演的隊伍圍著寨子挨家挨戶去跳,舞者至少三人,三人以上不限,皆頭戴面具,在“咚咚咚”的鼓聲和“哐哐哐”的鑼聲伴奏下激烈地跳躍,最后跳到田邊地角為止。
在渾厚有力的鼓號聲中,表演者以碎步沿逆時針方向轉(zhuǎn)圈而舞,舞姿多模擬各種禽獸的動作。這種舞蹈又被稱為“十二相舞”。
兩位“池姆”,頭戴木雕菩薩面具,眉慈目善,端莊秀麗,舞姿柔和優(yōu)雅、輕盈飄逸。
“池哥晝”既原始古樸,又粗獷豪放,是集“舞、歌、樂”為一體的民族民間藝術(shù),為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白馬人那原始古樸的舞姿、獨具特色的服飾、粗獷而充滿生活氣息的表現(xiàn)形式,不斷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專家、學(xué)者前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。(文/西北角·中國甘肅網(wǎng)記者 屈杰文 田洋 攝影/黃培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