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4-01-25
- 點擊:182
- 來源: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(wǎng)站
俗話說:“民以食為天”,想要了解一個地方,品嘗其地道的美食是絕不能少的一項行程。
來到臨夏,體驗秀美風(fēng)光和旅游景點外,還要挑戰(zhàn)一下舌尖味蕾的盛宴。串街走巷,讓味蕾綻放,不管你對食物多么挑剔,在臨夏,總有你中意的味道。這里,是一個讓人來了還想再來,品了美食就想留下來的地方。
今天先帶大家瞧瞧,臨夏都有哪些獨具特色的名優(yōu)小吃?趁著春節(jié)假期,趕緊來打卡吧!
1.手抓羊肉
提起美食,就不能不提手抓羊肉?!罢f起手抓,想起臨夏”“無手抓不成席”“不吃手抓,枉來臨夏”。臨夏獨特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讓這里的羊肉鮮嫩肥美,聞名全國,每一口都是純正瓷實的人間美味。
2.發(fā)子面腸
發(fā)子,又名筏子。筏子面腸因形似當?shù)厮线\輸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發(fā)子面腸。臨夏人制作發(fā)子是非常講究的,得用新鮮的全羊,取出羊腸經(jīng)過很多道工序洗凈待用,再把心、肝、腰子和精心挑選的肉剁細,加入蔥白碎、生姜末、食鹽、胡椒粉等調(diào)味料拌勻制作成肉餡,灌入腸內(nèi),蒸熟。按臨夏習(xí)慣,發(fā)子面腸為一道菜,盤底放面腸,上面放發(fā)子。放入辣椒油、蒜泥、味醋即可享用。發(fā)子色澤暗紅,面腸通體白凈,配以鮮紅的辣椒油,色澤亮麗,風(fēng)味獨特。
3.河州老炒
臨夏人以面食為主,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數(shù)各類面片了。河州老炒就是河州老炒面片,以羊肉末、粉條、蔥、蒜等為主要原料,和面片一起炒制而成。曾盛行于80、90年代,90年代末被河沿面片代替,近年來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,逐漸回溯到臨夏一帶。厚厚的一層羊肉粉條鋪在揪的大小合適色澤誘人的面片上面,光是看著就忍不住要吞口水了。
4.白水雞、香酥雞
白水雞肉色潔白皮帶黃油,具有蔥油香味,保持了雞肉的鮮美、原汁原味,食之別有風(fēng)味。
香酥雞味鮮肉嫩,烹飪時要經(jīng)清煮、籠蒸、油炸三道工序,成品后皮酥肉嫩,香爛味醇。
5.河州包子
在臨夏,“河州包子”是家喻戶曉的特色美食,它以個大、皮薄、餡多為特點餡料隨季節(jié)時令的變化而不同,河州包子是臨夏又一特色美食之一。河州包子從外形上就已經(jīng)俘獲了人心,以牛羊肉、韭菜或胡蘿卜或白蘿卜制成餡料,包好蒸熟,看上去油黃面白,晶瑩剔透,吃時沾上辣椒油、老醋更是清爽可口,風(fēng)味頗具特色。
6.牛肉面、牛雜割
論起臨夏人的地道早餐,首推牛肉面、牛雜割。
牛肉面,是一道常見的面食,也是臨夏的傳統(tǒng)名食。它具有“一清、二白、三綠、四紅、五黃”的特征,且色香味美,譽滿全國。
來到臨夏,如果你沒有吃到當?shù)氐呐ks割,等于就沒有到臨夏來過。牛雜割是臨夏的特色美食,牛雜為食材,湯鮮肉嫩,口感飽滿,在清晨的街邊小店來一碗,再配上一根大麻花,一句話“滿福的很!”
7.臨夏鍋盔
臨夏鍋盔用優(yōu)質(zhì)高筋小麥面粉,使用老酵面發(fā)面,上等的菜籽油、大蔥、苦豆(香草粉)還有各店鋪一些秘制的調(diào)料。先用食用堿中和發(fā)面時產(chǎn)生酸味,搟制成薄面餅,加進各類調(diào)料,經(jīng)擰、壓成型再進行烤制。臨夏鍋盔獨特的香味來自于這些復(fù)雜的制作工序。剛出爐的鍋盔吃到嘴里酥酥脆脆,滿口留香。
8.三炮臺蓋碗茶
三炮臺蓋碗茶承載著臨夏人的傳統(tǒng)飲茶習(xí)俗。茶葉、冰糖、龍眼、枸杞、紅棗……只要你走進臨夏人家,三炮臺蓋碗茶定會第一個端上桌。
9.甜麥子
甜麥子,也叫甜醅,是臨夏民間流傳下來以原糧為主料,經(jīng)過加工釀造后制成的甜點食品。具有健胃消化、提神益腦的功效,甜麥子甘甜如飴,酒香醇厚,一碗入口疲勞頓失,倍覺清爽。
10.糖盒盒、糖油糕
糖盒盒是臨夏的一大特色美食,甚至可以說是回族的絕技之一。制作時用沸水調(diào)和面粉,揉好搟開,直徑大小不等,一般在10-20厘米之間,多為圓形,需要兩張皮。選用上好的紅糖或白糖、花生、核桃仁、葡萄干、玫瑰、紅棗泥、牛油或羊油做成餡子,在兩張餅之間攤開合縫。平底鍋中刷油煎烙,不斷翻轉(zhuǎn)至焦黃酥脆就可以吃了。
這是一道含蓄的小吃,雖名為糖油糕,實際上它外形也有點像當?shù)氐挠拖悖ㄒ环N油餅),一定需要趁熱吃,吃到里面的“糖心”,舌尖會感覺到那層糖隱隱還似呈流動狀,因為制作它需要用沸水燙面,在有的地方它也叫“燙面油糕”,我覺得還是“糖油糕”更好,因為那種酥軟甜香才是它最勾魂的地方。
11.攪團、馓飯
攪團清爽可口,為河州人所偏愛。做攪團所用面粉必須是粗糧,豆面、玉米面、蕎麥面均可,河州人最喜歡吃用豆面做成的“攪團”,白豆面被視為上乘。做好后澆上陳年老醋、辣油、蒜泥,便可食用。吃起來光滑如魚,酸辣可口,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味縈繞口中,讓人回味無窮。特別是在天陰下雨,吃一碗燙燙的馓飯,周身頓覺烘熱,精神為之一振,是一種極好的秋令食品。
馓飯是跟攪團相似的一種面食,只是比攪團稀得多。特別是在雨雪天,臨夏人猶為愛吃一碗燙燙的撒飯,調(diào)上咸菜、澆上辣油,來上一口溫?zé)崴诘娜鲲垼苌眍D覺烘熱,精神為之一振,不愧是一種極好的冬令食品。
12.油炸馃馃
油炸馃馃更是河州傳統(tǒng)美食中的奇葩,逢年過節(jié),大街小巷飄溢著油炸馃馃的誘人風(fēng)味,是節(jié)日里第一個上桌的美食,也是人們心頭的最愛。油炸馓子股條細勻,香酥甜脆,金黃亮潤,輕巧美觀。這些都是招待親朋必上的美食,除了自己食用以外,還相互贈送,用以表達彼此間真摯的問候。
13.臨夏八大碗
八大碗是指裝在碗里的八種蒸碗菜,講究料厚品重、味純湯清。常見的八大碗其用料廣泛、技法多樣、有素有葷,牛、羊、雞、魚都可入八大碗之列,多采用燉、煮、燴、炸、燒、蒸等技法操作,主要以發(fā)菜、扣牛肉、扣羊肉、扣雞肉、扣丸子、夾沙、銀耳鴿蛋湯、八寶飯為主。大汁大芡,大碗盛放。在民間逐漸成為逢年過節(jié)、慶典迎送、招親待友、商務(wù)宴請的首選。來到臨夏,品嘗一下正宗的河州八大碗,大碗中透著質(zhì)樸,清香中透著率真,簡單中透著智慧,這八樣菜,有肉有蛋有菜有飯,其內(nèi)容豐富,營養(yǎng)又健康。
14.爆炒草雞
走,去折橋灣吃“雞”走。只要提起折橋灣,臨夏人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“爆炒草雞”。每到周末,在臨夏市折橋鎮(zhèn)折橋村的農(nóng)家樂里,食客絡(luò)繹不絕,一道農(nóng)家菜“爆炒草雞”成為必點之菜。
15.手工漿水面
漿水面,又叫酸菜面、酸湯面、開胃面,是臨夏當?shù)刂膫鹘y(tǒng)風(fēng)味湯類面食小吃。漿水面做法不復(fù)雜,首先在鍋中倒菜籽油少許,燒熱,加入蔥花煸香,將腌制好的漿水菜、漿水汁、清水倒入鍋中燒開,放入清鹽、雞精提味,把漿水連同漿水菜一起,澆入煮熟的面條中,一碗酸爽、美味的漿水面就做成啦!食用時按個人口味喜好可加入辣椒油,咸菜,你就即可享用這碗清爽味美、酸辣適口、激發(fā)食欲的漿水面了。
16.牛奶雞蛋醪糟
牛奶雞蛋醪糟,是一道西北地區(qū)知名的甜食小吃。小爐子上的銅鍋慢慢的咕咚著,牛奶雞蛋混著各色豪華干果,吃起來蛋花柔軟,滑嫩爽口,香甜略酸,真是色香味俱全。這道美食不僅營養(yǎng)豐富,而且美容養(yǎng)顏,只要嘗過的朋友不管男女老少沒有不愛的。醪糟也是女性美容養(yǎng)顏的佳品,所以女孩子們更愛它。
17.釀皮子
嫩滑爽口,油而不膩的釀皮子,靜靜地咀嚼,輕輕地回味,讓人心曠神怡,唇齒留香。頗負盛名的臨夏釀皮子因做工考究、配料豐富、滑爽可口、柔中帶筋、價廉味美而一年四季很受男女老幼青睞。
18.有一種特色美食叫“格目”
韭苔的香甜與羊肉的鮮美,混合著調(diào)料在味蕾上迸發(fā),用臨夏方言來表達,就是“攢勁滴很”“直接沃野”。在皮薄肉厚、香氣撲鼻的格目上,每咬一口都能往外流汁。
19.炕鍋洋芋、煮洋芋
炕鍋洋芋是臨夏農(nóng)家樂里面的一道特色小吃,在臨夏,煎、烙之類的烹飪方式都被稱作炕,炕鍋洋芋因此得名。洋芋切片后,直接放熱油中兩面煎透??诲佈笥蟮淖龇m不復(fù)雜,但其對于火候的要求卻極其嚴苛,多一分會焦,少一分則不熟。
煮洋芋是臨夏人深愛的又一道美食。先用清水洗干放入鍋內(nèi),倒兩大碗水,大火煮至水干后,熄火再燜30分鐘,開鍋后可食。去皮后潔白,清香。蘸鹽吃,或者與自制酸菜、咸韭菜同吃,口味極佳。
20.粘糕、粽子
粘糕:粘糕是用糯米和紅棗制作而成的一種甜品,吃時淋上厚厚一層蜂蜜,糯米的軟糯、蜂蜜的香甜再帶上一些輕輕的酸味,在暑氣逼人的夏日吃上一碗身心舒暢。
粽子:粽子用翠綠的竹葉包裹著,三角形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,竹葉散發(fā)著清香,咬一口粽子,甜而不膩,味道美極了。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,又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佳品。
如果你是個標準的“吃貨”
那必須得“打卡”臨夏美食……
在春節(jié)期間
帶著你的好心情
臨夏美食之旅
走起!
一座美麗的美食之城
與您發(fā)起美食共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