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3-12-29
- 點擊:0
- 來源:甘肅日報
炳靈寺石窟外景?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
炳靈寺石窟內(nèi)西秦建弘元年的塑像。
炳靈寺石窟內(nèi)的《西秦建弘元年題記》
本報特約撰稿人?李清凌
西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政權(quán),由鮮卑人乞伏國仁創(chuàng)立,割據(jù)甘肅東部,曾經(jīng)兩次建立,兩次滅亡。乞伏鮮卑由鮮卑與敕勒部族在陰山以北融合而成,因其早期活動于今寧夏銀川市的乞伏山,就以山名為族姓。這支鮮卑南遷到今甘肅隴西一帶,稱作隴西鮮卑。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建都于今甘肅的六個政權(quán)(前涼、后涼、南涼、西涼、北涼及西秦)之一。歷經(jīng)乞伏國仁、乞伏乾歸、乞伏熾磐及乞伏暮末四君共四十七年,促進了區(qū)域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大一統(tǒng)國家的最終實現(xiàn)。
乞伏國仁立國
西秦創(chuàng)建者乞伏國仁可以考查到的先祖是紇干。紇干驍勇善騎射,能彎弓五百斤,被推為部族首領(lǐng)。其后裔佑鄰是乞伏國仁的五世祖。晉武帝泰始(公元265年-274年)初,佑鄰率五千戶遷徙至靠近中原內(nèi)地的今寧夏、甘肅邊境,與屯住于今寧夏黃河支流清水河一帶的鮮卑鹿結(jié)部相鄰,互相攻伐。后鹿結(jié)失利,南奔至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(qū)東。佑鄰兼并鹿結(jié)遺眾,移駐于高平川(今寧夏黃河支流清水河流域)。佑鄰曾孫述延討伐鮮卑莫侯于苑川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),降其眾二萬余落,乃定居于苑川。述延死,子傉大寒立,遷駐于麥田(今甘肅靖遠縣東)。大寒死,子司繁立,司繁遭到前秦部將王統(tǒng)的襲擊,乃降于前秦苻堅,被任為南單于,留住長安,而以司繁叔父吐雷為勇士護軍。不久鮮卑勃寒侵擾隴右,前秦主苻堅任命司繁前去抵御。勃寒請降,司繁遂鎮(zhèn)勇士川(即苑川)。司繁死后,由其伯或叔父乞伏國仁代為鎮(zhèn)守。
淝水之戰(zhàn)爆發(fā)前,乞伏國仁被苻堅任命為前將軍,領(lǐng)先鋒騎兵。稍后國仁叔父步頹在隴西叛變,苻堅派國仁前去鎮(zhèn)壓。國仁未與其叔交戰(zhàn),反倒是酒宴相會。國仁揚言要乘機“成一方之業(yè)”。苻堅伐晉失敗后,國仁召集諸部,另立山頭,部眾有十余萬人。及苻堅被后秦姚萇所殺,國仁乃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(公元385年)自稱大都督、大將軍、大單于,領(lǐng)秦、河二州牧,年號建義,立十二郡,筑勇士城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)為國都,建立西秦。
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(公元386年),南安(治所在今隴西縣東南)秘宜(人名)及諸羌與國仁開戰(zhàn),國仁大敗其眾,秘宜與其弟莫侯悌率三萬余戶投降國仁。這時的前秦主苻登無力壓制西秦的崛起,就遣使任命國仁使持節(jié)、大都督、都督雜夷諸軍事、大將軍、大單于、苑川王。國仁乘其兵威,率騎三萬襲擊鮮卑大人密貴、裕茍、提倫等三部于六泉(今甘肅隴西縣)。就在這時,高平鮮卑沒奕于、東胡人金熙聯(lián)兵來攻國仁,被國仁打得大敗,斬首三千人,獲馬五千匹。密貴等三部聽到風(fēng)聲,立即降于國仁。接著,國仁出兵討伐鮮卑越質(zhì)叱黎于平襄(治所在今甘肅通渭縣西北),大破之,獲其子詰歸、侄復(fù)半(人名)及部落五千余人。
就在西秦的事業(yè)宏圖大展,捷報頻傳的時候,乞伏國仁突然于晉孝武帝太元十三年(公元388年)病死。
西秦政權(quán)第一次滅亡與再次興起
乞伏國仁死后,其弟乞伏乾歸繼立,改年號為“太初”,遷都于金城(治所在今甘肅蘭州市西固區(qū))。史稱他雄健威武,沉著鎮(zhèn)定,有度量。他志向明確,激流勇進,善于應(yīng)變,為漢蕃結(jié)合的區(qū)域性國家建設(shè)積累了實踐經(jīng)驗。
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(公元389年),前秦主苻登對西秦繼續(xù)實行籠絡(luò)政策,遣使任命乞伏乾歸為大將軍、大單于、金城王。乾歸在位時,西秦處于興盛階段,隴右一些分散的部族通過戰(zhàn)爭或自動歸附的渠道融入西秦。南羌的獨如(人名),休官族的阿敦、侯年兩部;鮮卑豆留羈、叱豆渾;南丘鹿結(jié)及休官曷呼奴、盧水尉地跋(人名)等,都抵不住西秦的政治軍事壓力,率眾降于乾歸。吐谷渾首領(lǐng)視連也遣使向西秦進貢,乾歸一時聲震隴右。
前秦部將沒奕于與乾歸相約,聯(lián)兵討伐鮮卑大兜國(隴西鮮卑大兜所領(lǐng)部落名,居安陽,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),大兜退守鳴蟬堡(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),被乾歸攻破。接著,后涼呂光弟呂寶來攻乾歸,乾歸先敗后勝,殺呂寶及其將士萬余人。甘肅的另一部族氐王楊定率步騎四萬來伐乾歸,乾歸遣涼州牧乞伏軻殫、秦州牧乞伏益州、立義將軍詰歸前去抵御。楊定敗益州于平川。軻殫、詰歸以退為進,大敗楊定軍。于是乾歸盡有隴西、巴西(當(dāng)指四川西北部與甘肅隴南接壤地帶)之地。
后涼呂光見乾歸勢大,乃率眾十萬來攻。乾歸一時抵御不過,便向呂光稱藩,后又反悔。晉安帝隆安元年(公元397年),呂光遣其子呂纂進攻乾歸,使部將呂延為前鋒。呂延領(lǐng)軍輕進,被乾歸捕殺。乾歸遣乞伏益州乘勢攻克支陽(今甘肅永登縣東南)、鹯武(今永登、永靖二縣之間)、允吾(今甘肅永靖縣西北湟水南岸)三城,俘虜萬余人。又遣乞伏益州與慕容允、翟瑥率騎二萬伐吐谷渾視羆,大破之。鮮卑疊掘(部族名)河內(nèi)(人名)見勢不妙,率五千戶降于乾歸。
乾歸因所居南景門崩塌,以為不祥之兆,乃遷居苑川西城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)。后秦主姚興遣部將姚碩德帶兵五萬先頭出發(fā),姚興密隨其后進攻乾歸。乾歸遣其衛(wèi)軍慕容允率軍二萬駐柏陽(今甘肅天水市麥積區(qū)伯陽鎮(zhèn)),鎮(zhèn)軍羅敦帶兵四萬鎮(zhèn)守侯辰谷(今甘肅隴西縣東),乾歸自率輕騎數(shù)千人迎敵后秦軍。正在兩軍對峙之時,天氣驟變,大風(fēng)迷霧。乾歸走失中軍,誤入別支部隊,十分狼狽。次日交戰(zhàn),他被姚興軍隊打敗。乾歸逃回苑川,又到金城。無奈之下,準備解散部眾,另覓生路。這時候,南涼主禿發(fā)利鹿孤接收乾歸,將其安置在晉興郡(今青海民和縣西北湟水南岸)。不久,在南羌梁弋等引誘下,乾歸既想離開南涼而去,又怕遭利鹿孤暗算。為安全起見,乾歸決定送子熾磐兄弟二人于南涼都城西平(今青海西寧市),作為人質(zhì);自己降于后秦。姚興封乾歸持節(jié)、都督河南諸軍事、鎮(zhèn)遠將軍、河州刺史、歸義侯,配領(lǐng)其原有部眾,繼續(xù)鎮(zhèn)守苑川。西秦政權(quán)一時滅亡。
晉安帝元興元年(公元402年),乾歸子乞伏熾磐從西平逃到長安,姚興任命熾磐為振忠將軍、興晉太守,加封乾歸散騎常侍、左賢王。姚興令乾歸同后秦將軍齊難一起,迎戰(zhàn)河西呂隆,討叛羌黨龍頭,攻楊盛將苻帛,均獲勝。又破吐谷渾將大孩(人名),俘獲萬余人。乾歸領(lǐng)兵攻楊盛將楊玉于,亦獲勝。姚興怕乾歸終為西州隱患,在其朝見時留住長安,任主客尚書,以熾磐為建武將軍。
熾磐預(yù)測長安將有兵亂,乃召集諸部兩萬七千人,筑城于嵻?山(今甘肅夏河縣西南),又攻克枹罕城(今甘肅臨夏州)。乾歸從長安逃回苑川。鮮卑悅大堅(人名)率五千人歸附乾歸。乾歸遂留熾磐鎮(zhèn)守枹罕,自己率三萬人遷到度堅山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),并于晉安帝義熙三年(公元407年)稱秦王,年號“更始”,置百官,公卿以下官復(fù)原職,重建起西秦政權(quán)。
乾歸派熾磐勸說薄地延歸降,地延率眾歸附。乾歸任其為尚書,遷其部落于苑川。又遣隴西羌昌何攻克姚興金城郡(治所在今甘肅蘭州市西固區(qū)),以其驍騎乞伏務(wù)和為東金城太守。乾歸再次以苑川為都城,又攻下后秦略陽、南安、隴西等郡,徙二萬五千戶于苑川、枹罕。姚興無力西討,又怕乾歸繼續(xù)為患西邊,就派遣使者任命乾歸為使持節(jié)、散騎常侍、都督隴西嶺北匈奴雜胡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河州牧、大單于、河南王。這時候,乞伏乾歸正準備向河西用兵,為防后顧之憂,權(quán)且接受后秦封號,稱藩于姚興。
暫無東顧之憂的乞伏乾歸,派遣熾磐與其次子審虔率步騎萬人攻伐南涼,獲馬牛十余萬匹(頭)。又攻下姚興別將姚龍于伯陽堡、王憬于水洛城(今甘肅莊浪縣),徙四千余戶于苑川,三千余戶于譚郊(今甘肅臨夏縣西北)。接著,乾歸率步騎三萬征西羌彭利發(fā)于枹罕,利發(fā)棄部眾南逃,被乾歸部將追斬于清水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清水鎮(zhèn))。乾歸進入枹罕,收一萬三千羌戶。又率騎兩萬討吐谷渾阿若干于赤水(今青海共和縣東南),獲大勝。
晉安帝義熙六年(公元410年),在節(jié)節(jié)勝利的大好形勢下,乾歸連同其十余個兒子被其侄公府(人名)一齊殺死。公府又被熾磐等討殺。這是西秦歷史上一次極大的挫折。
西秦滅亡
乞伏乾歸被害之后,其子乞伏熾磐繼立。史載他勇敢果斷,英明堅毅,隨機應(yīng)變,權(quán)謀過人,許多方面超過他的父親。
晉安帝義熙九年(公元413年),熾磐遣部將乞伏智達、松壽等討伐吐谷渾樹洛干于澆河郡(治所在今青海貴德縣南),大獲全勝,俘虜三千余戶。又遣曇達與松壽率騎一萬,東破休官(部族名)權(quán)小郎、呂破胡等,虜其男女萬余口,進據(jù)白石城(今甘肅清水縣西北),降者又一萬余人。后顯親休官權(quán)小成、呂奴迦等發(fā)動叛亂,被曇達擒殺,獲首級四千七百,隴右雜夷休官部全降。乞伏熾磐率諸將討伐吐谷渾支系于長柳川(疑在今青海東南郊黃河曲流處),攻掘達于渴渾川(今甘肅榆中縣東北),前后俘獲兩萬八千人。
晉安帝義熙十年(公元414年),熾磐聽到南涼主禿發(fā)傉檀西征乙弗鮮卑,便乘機率步騎二萬襲取樂都郡城。傉檀回來后無路可走,只好于次年投降西秦,南涼滅亡。
晉安帝義熙十一年(公元415年),乞伏熾磐戰(zhàn)勝北涼河湟太守沮渠漢平。討降乙弗窟干、南羌彌姐康薄等。進攻漒川(即洮河)一帶的部族,軍至沓中(今甘肅舟曲縣西)。沮渠蒙遜率部前來營救,熾磐聞訊退軍。熾磐又遣曇達、松壽等率騎一萬伐姚艾于上邽(治所在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(qū)),獲勝,姚艾投降,徙五千余戶于枹罕。接著,乞伏熾磐令木奕于率騎七千討伐吐谷渾樹洛干,破其弟阿柴軍,俘獲五千余口,樹洛干退至白蘭山(即今青海黃河源西北布爾汗布達山)而死。乙弗鮮卑首領(lǐng)烏地延率戶二萬降于熾磐。乞伏熾磐遣歸降的乙弗鮮卑首領(lǐng)他子(人名)討伐吐谷渾覓地(人名)于弱水(即今張掖的黑河)南,大破之,覓地率眾六千人降于熾磐。熾磐遣其左衛(wèi)匹逵、建威梯君等討羌人彭利和于漒川,獲勝。利和單騎逃到仇池(今甘肅西和縣城南),西秦軍獲其妻子,徙羌豪三千戶于枹罕。
晉安帝義熙十二年(公元416年),乞伏熾磐派兵進攻北涼。
晉恭帝元熙元年(公元419年),乞伏熾磐立其第二子乞伏暮末為太子,領(lǐng)撫軍大將軍、都督中外諸軍事。
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(公元427年),乞伏熾磐死,子暮末繼立,改年號為永弘。他濫用殘酷的刑罰,內(nèi)政外交分崩離析,人心思亂,加上干旱等天災(zāi)頻發(fā),導(dǎo)致西秦快速衰亡。乞伏熾磐在位時,尚書辛進曾隨熾磐游于后苑,他用石子彈鳥,誤傷暮末母親的臉部。暮末即位后,為此事殺死辛進五族二十七人。類此濫殺無辜的事還有很多。他內(nèi)政不穩(wěn),外部又遭到夏國赫連定威逼,乃焚城邑,毀寶器,率戶萬五千人投奔北魏世祖拓跋燾。途中被赫連定截擊。宋文帝元嘉八年(公元431年),暮末及其宗族五百余人出降夏軍,被赫連定殺死,西秦滅亡。
西秦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貢獻
西秦作為鮮卑族建立的區(qū)域性國家,它體量雖小,卻對中國傳統(tǒng)政治文化作出許多積極的貢獻。
一是促進民族融合。它通過戰(zhàn)爭、擄掠、遷徙等途徑,將漢、鮮卑、吐谷渾、雜胡等部族成員納入同一個政權(quán),潛移默化,互相認同,推動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。
二是致力于“大一統(tǒng)”國家的建立。鮮卑族最早是從東北大興安嶺鮮卑山起源,向西遷到陰山以北、與柔然相融合,又南下進入隴西地區(qū)。它的政治目標是在“成一方之業(yè)”的基礎(chǔ)上,進一步“誓汧隴之余卒,窺崤函之奧區(qū)”,就是帶領(lǐng)隴右健卒,攻占中原腹地,實現(xiàn)國家的大一統(tǒng)。其“閔亂思治”,即憐憫亂世而思盼治世的志向和為此作出的努力,具有積極意義和貢獻。
三是踐行進步的國家制度。秦漢以來,中國的政治制度,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中央集權(quán)的郡縣制最切合國情,有益于國家穩(wěn)定和長治久安,因此歷代相沿不替。西秦建國以后“置百官,仿漢制”,將漢制與胡戎的“大單于”制度相結(jié)合,形成一套別具特色的國家管理模式,既適合多民族國家的管理,又承前啟后,為統(tǒng)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管理積累了經(jīng)驗。
四是承傳儒釋道文化。西秦政權(quán)在其四十多年的歷史中,兼容并包傳統(tǒng)的儒釋道文化,在國家管理上重用漢族名士。比如,南安士人焦遺德才兼?zhèn)洌瑫r任太子太師,參與國家大政的謀劃。乞伏乾歸對他十分器重。他曾對太子乞伏熾磐說:“焦生非特名儒,乃王佐之才也。”“汝事之當(dāng)如事吾也?!币鉃榻惯z儒學(xué)修養(yǎng)很高,頗有輔佐帝王治國的才能,你要像對待我一樣待他。說罷,命熾磐拜遺于床前。(《十六國春秋·西秦錄三》)西秦統(tǒng)治者對于道教的祥瑞文化、佛教文化都很在意。據(jù)考證,甘肅臨夏炳靈寺最大的第169窟就是由乞伏氏上層人物開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