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2-01-06
- 點擊:1891
- 來源:甘肅日報
姜維畫像
姜維(公元202年-264年),字伯約,天水郡冀縣(今天水市甘谷縣)人,是三國蜀漢著名將領,有勇有謀,膽識兼?zhèn)?,屢建?zhàn)功。
姜維幼年喪父,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。以父功賜中郎,參與本郡軍事。蜀漢后主建興六年(公元228年),丞相諸葛亮兵出祁山,魏天水太守失上邽(今天水),姜維等投奔諸葛亮。歸漢后,姜維深得諸葛亮的信任,當即被任命為倉曹掾、加奉義將軍,賜爵當陽亭侯,時年27歲。后又被任命為中監(jiān)軍征西將軍。姜維跟隨諸葛亮幾次北上伐魏。在征戰(zhàn)中,諸葛亮把自己的才學傳授給姜維,姜維也在戰(zhàn)爭中得到了鍛煉,進步很快。姜維作戰(zhàn)既勇又謀,立下了不少戰(zhàn)功。
蜀漢后主建興十二年(公元234年),諸葛亮不幸病逝于征途。姜維繼續(xù)率蜀軍,和大將軍蔣琬一起守衛(wèi)漢中。蜀漢后主延熙六年(公元243年),姜維當上了鎮(zhèn)西大將軍,領涼州刺史。蜀漢后主延熙十年(公元247年),又被任命為衛(wèi)將軍。
為了繼承諸葛亮未竟的統(tǒng)一大業(yè),姜維于延熙十年(公元247年)又出隴西、南安、金城界,與魏大將郭淮、夏侯霸戰(zhàn)于洮西。延熙十二年(公元249年),姜維復出西平,不克而還。延熙十六年(公元253年),姜維率數(shù)萬人出石營(今甘肅西和西北),經(jīng)董亭(今天水境),圍南安,魏雍州刺史解圍于洛門,姜維糧盡而還。延熙十七年(公元254年),“復出隴西,守狄道李簡舉城降,進圍襄武(今隴西境),與魏將徐質交鋒,斬首破敵,魏軍敗退。姜維乘勝多所降下,拔河關、狄道、臨洮三萬民還”。延熙十八年(公元255年),姜維與降蜀后任車騎將軍的夏侯霸等俱出狄道,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(jīng)于洮西,“經(jīng)眾死者萬人,經(jīng)退保狄道城,維圍之”。魏征西將軍陳泰解圍,姜維退卻到鐘題(今渭源南)。
以后的軍事行動,多為鄧艾等魏將所破。如延熙十九年(公元256年),姜維升為大將軍,與征西大將軍胡濟相約會合上邽。胡濟食言不至,姜維單方面從武都復出祁山,因鄧艾阻擋,準備退回武都,但被鄧艾大破于段谷(今天水東南)。延熙二十年(公元257年),姜維趁魏分關中兵南下平叛之機,率數(shù)萬人馬出駱谷(今陜西周至東南),至沈嶺,在芒水與魏將司馬望、鄧艾對壘,三個月后退還成都。蜀漢后主景耀五年(公元262年),姜維率兵出漢陽、侯和(今臨洮縣南),為鄧艾所破,退到沓中(今舟曲、迭部一帶),不久退回陰平,又“退師還保劍閣”,擋住了魏將鐘會的進攻。不料鄧艾卻自陰平景谷道入川,在大軍壓境之下,后主劉禪出降,并勒令姜維降于鐘會,“軍前將士憤怒拔刀斫石”,唾罵后主的腐敗無能。魏元帝咸熙元年(公元264年),鐘會因反對司馬師、司馬昭兄弟的專橫,準備叛魏。姜維暗中和鐘會聯(lián)合,打算趁機恢復蜀漢。他密表后主:“愿陛下忍數(shù)日之辱,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,日月幽而復明?!辈恍沂聰”粴ⅰ?/p>
姜維是一位頗具才略的軍事家。諸葛亮生前評價他說:“姜伯約忠勤時事,思慮精密……其人涼州上士也”“姜伯約甚敏于軍事,既有膽義,深解兵意,此人心存漢室,而才兼于人”。事實證明,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是正確的。姜維不僅為蜀漢政權的鞏固與發(fā)展作出了重大貢獻,而且在繼承和貫徹諸葛亮的“和夷”政策,改善民族關系,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,也都作出了杰出貢獻。
姜維一心事漢,很少有個人要求,史書上說他“據(jù)上將之重,處群臣之右,宅舍弊薄,資財無余,側室無妾媵之褻,后庭無聲樂之娛,衣服取供,輿馬取備,飲食節(jié)制,不奢不約,官給費用,隨手消盡”。其人品之高潔可見一斑。
今甘谷縣六峰鄉(xiāng)姜家莊世傳是姜維故里,有姜維衣冠冢。傳說姜維兵敗被殺,暴尸原野,魏派專人監(jiān)視,不得掩葬。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,背回故里,家鄉(xiāng)人民依南山筑衣冠冢,靴子別葬冢旁,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。1988年,甘谷縣人民政府組織重修姜維衣冠冢,冢前立楊成武將軍題寫的“姜維故里”碑,另立“遠忠”碑,寓意姜維的遠大志向。今墓前所植合歡、松柏已亭亭如蓋,時有游人前來憑吊忠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