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0-11-16
- 點擊:1139
- 來源:蘭州晨報
戟 最拉風 最能耀武揚威的古代兵器
戟,是古代兵器,這種兵器小伙伴們應該不陌生吧。就算不知道戟,也肯定聽過方天畫戟,它可是《三國演義》中呂布的標配兵器,呂布曾驕傲地宣稱:“我有赤兔馬,我有方天畫戟……”,胯下有赤兔馬,就能踏遍千山萬水,日行千里;手持方天畫戟,呂奉先就能所向披靡,成為戰(zhàn)神一般的存在……不是呂布夸口,戟,確實是不一般的兵器,《三國》中,除了呂布,曹操手下大將典韋的兵器也是戟,戟因名將而彪炳千秋,下面我們來看看它。
壹 戈、矛復合體,最拉風的勇者利器
瞧瞧戟的造型,此兵器的前端有尖銳的槍頭,像矛;兩側(cè)又裝有弧形的刃,像戈又像刀。確實,戟,這種枝形的武器就是戈與矛的復合體(也有刀與矛的合體),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上矛尖。這樣一來,這柄兵器就威力大增了,既具有矛的刺擊戰(zhàn)力,又兼有戈或刀的砍殺勾啄功能。復合兵器——戟的殺傷力自然比戈與矛強出許多。
雖說戟為戈矛合體,卻也不是先有戈、矛再有戟。遠在商朝早期戟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在戰(zhàn)場上了,到了西周時出現(xiàn)了整體鑄造的戟,春秋時,這種長柄兵器便大量用于車戰(zhàn),成為“車戰(zhàn)五兵”之一,是車戰(zhàn)時最為勇猛的兵器。甚至可以這樣說,因戟大規(guī)模地用于戰(zhàn)爭,才使得東周列國進入戰(zhàn)國時代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多為青銅戟,到了西漢隨著冶鐵煉鋼技術(shù)的提高,戟便成了鋼鐵戟,呂布和典韋的戟肯定是鋼鐵戟了。戰(zhàn)國后期,戰(zhàn)車逐漸退出了戰(zhàn)爭舞臺,秦漢時期戟便也從“車戰(zhàn)”兵器演變?yōu)椴奖万T兵的兵器。東晉十六國后,隨著北方少數(shù)民族入侵中原,游牧民族手持的彎刀可是比戈、矛、戟輕便靈活得多,殺傷力也不錯,戟便從軍隊制式裝備中退役,做了擺設(shè),主要為儀仗之用。
戟的種類有很多,作為武器的戟,按其式樣和大小可以分為方天畫戟、青龍戟、鉤鐮戟等長兵器,以及雙戟、短戟等短兵器。呂布的方天畫戟肯定是長兵器,而典韋雙手各持一把的雙戟卻是短兵器。相比典韋手中的雙鐵戟,呂布的方天畫戟可要華麗得多,之所以叫它畫戟,就是因為方天戟的戟桿上有彩繪裝飾。對的,像呂布這樣娶了貂蟬的酷帥型男,手中的武器也要與之匹配才好,若拿了張飛那樣的丈八蛇矛形象可要打折扣了。說實話,方天畫戟這樣華麗的武器多做儀仗之用,不怎么用于實戰(zhàn),不是不能用于實戰(zhàn),而是它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。
方天畫戟使用復雜,功能多,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極高的技巧,它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于一身。一般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,戟法精湛,才能發(fā)揮該兵器的優(yōu)勢,在熟練以后,既可以和重兵器對抗,與錘、鏜等比拼力氣,也可以和輕兵器,矛、槍、刀比拼招式技巧。方天畫戟的使用者在戰(zhàn)場上身體素質(zhì)必須很好,武技很嫻熟,方天畫戟是勇者的武器,也只有“人中呂布”使起來才那么拉風吧。
人頭形銎青銅戟
人頭形銎青銅戟
貳 甘博鎮(zhèn)館之寶,人頭形銎青銅戟
大家都知道呂奉先的方天畫戟,卻很少有人知道“人頭形銎(qióng)青銅戟”,雖不及方天畫戟那么聞名于世,此戟可也是國家一級文物,甘肅省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。人頭形銎青銅戟1972年出土于甘肅省靈臺縣白草坡西周墓葬,戟長25.5厘米,寬23厘米,重275克。人頭形刺刃,頸部有橢圓形銎,長胡三穿,援斜出如鉤,有脊棱,援基飾一牛首,方內(nèi)三齒,陰刻牛頭形徽識。西周時的青銅戟可以反映戟這種武器最早最初的形貌。
這件青銅戟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人頭形刺刃部分了,其造型濃眉深目,披發(fā)蜷須,高耳巨目,吻部突出,臉頰上還有形似火焰的紋飾,這個樣子明顯不是華夏人的相貌,專家研究認為,這很可能屬于北方游牧民族獫狁(xiǎn yǔn)人的形象,商末周初,甘肅靈臺一帶分布著許多異族建立的方國,也就是所謂“戎狄之邦”,墓主是周王室封到此地的伯爵,周王室所封諸侯的存在,就是為了加強對殷商移民及異族方國的鎮(zhèn)撫。他們手握重兵,曾參與重大戰(zhàn)役,受到周王的優(yōu)厚待遇。這件人頭形銎青銅戟就很可能是在某一次戰(zhàn)役勝利后特別鑄造的兵器。
商周時期曾盛行一種風氣:戰(zhàn)勝者不僅殺戰(zhàn)俘獻神祭祖,還喜歡以異族戰(zhàn)俘的形象裝飾貴族們的兵器。這種做法就是為了炫耀軍功,激勵士氣。用今天的話說,就是為了耀武揚威。至于頭像腮部焰形紋飾,有學者認為是勝利者對戰(zhàn)俘所施的烙面印記,以防止其逃跑;也有人認為是寫實性地顯示異族人的文面之俗??傊?,靈臺白草坡出土的這件人頭形銎青銅戟,是貴族為炫耀戰(zhàn)功而專門鑄造的特殊兵器。
知識點
兵器與儀仗
銅車馬儀仗俑隊(局部)
銅車馬儀仗俑隊
《孫子兵法》說:“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!”,戰(zhàn)爭是決定國家政權(quán)存亡的決定因素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因此,兵器不僅僅是戰(zhàn)場上的實戰(zhàn)武器,還是統(tǒng)治者護駕揚威的禮器,顯示著統(tǒng)治階級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勢。我們說過,戟在東晉十六國之后逐漸退出了戰(zhàn)爭舞臺,唐以后,方天畫戟,這件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華麗武器,逐漸成為皇家儀仗的擺設(shè),它的功用僅僅只剩下充門面,擺排場了。
不僅僅是方天畫戟,事實上,很多長武器、重武器,譬如鉞、戈、矛、鏜、金瓜等等,都成了儀仗兵器,在皇帝或高位者巡視出行的時候,隨扈左右,前呼后擁,各式兵器舉之成林,觀之成陣。這樣的排場在《水滸傳》中有非常形象的描述:“金瓜密布,鐵斧齊排。方天畫戟成行,龍鳳繡旗作隊?!苯鸸鲜恰墩f唐》中“天下第一好漢”李元霸拿的那種錘狀兵器,鐵斧應該是鉞。這里描述的不過是偽皇帝方臘的儀仗,試想一下真龍?zhí)熳映鲂械膬x仗隊又該是怎樣的威勢赫赫。
詩文描述總不及實物畫面給人以直觀的感受,甘肅省博物館亦有館藏文物可以讓我們領(lǐng)略一下古代儀仗出行的場面,且看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“銅車馬儀仗俑隊”,這組儀仗文物中戈、矛、斧諸般兵器皆有。雷臺漢墓的儀仗俑隊反映的不過是一個將軍出行的排場,卻也可以從中見微知著。
撰文·陳芊 供圖·甘肅省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