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0-12-17
- 點擊:1515
- 來源:甘肅日報
小麥田間無人機噴藥。(甘肅省農業(yè)農村廳供圖)
隴東農家院落玉米棒子金黃燦爛。(甘肅省農業(yè)農村廳供圖)
張掖農民收獲藜麥。 (通訊員王將)
崇信縣黃寨塬上谷子香。(通訊員姚崇均)
河西地區(qū)小麥成熟。(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)
秋收冬藏。又到一年收獲盤點之際,豐收的喜悅彌漫隴原田野。一棒棒金燦燦的玉米占滿農家院墻,展現(xiàn)著豐收畫卷;一棟棟糧食倉儲庫里,新入庫的小麥存量充盈;一張張憨厚的笑臉,映照出農人辛勞一年獲得的滿足。
12月10日,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2020年全國及各?。▍^(qū)市)糧食產量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0年甘肅播種糧食面積3957萬畝,總產量1202萬噸,比上年增加39萬噸,增幅3.4%。這是甘肅糧食總產量在連續(xù)多年1100萬噸的基礎上,首次突破1200萬噸大關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捷報傳來,振奮人心。甘肅糧食生產喜獲豐收,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,糧食仍能豐收,背后有哪些原因?
應對疫情,擴大種植,藏糧于地
對農業(yè)來說,今年是一個多災之年。春耕備耕的時候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,春季低溫凍害、夏季洪澇之災及病蟲害,對糧食生產帶來多重挑戰(zhàn)。
面對新冠疫情和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,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一手抓特色產業(yè)促農增收,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支撐,一手抓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,堅決承擔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。
保證糧食播種面積,是糧食生產的關鍵。甘肅狠抓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落實,嚴守耕地紅線,嚴防耕地非農化、非糧化傾向,確保永久基本農田和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、糧食產量不降低。
通過興修農田,曾經的“窄塊塊、矮埂埂”碎片化田地,變成了平坦整齊、渠系相連的高標準農田。去冬以來,甘肅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在群眾自愿的前提下,按照承包關系不變、土地性質不變、社內互換的原則,在有條件的鄉(xiāng)村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,探索形成了“一戶一塊田”“一戶一臺地”“一企一基地”等成功模式,拓展了糧食生產空間。
截至11月底,我省在建項目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12.67萬畝、完成撂荒地復耕復墾160.67萬畝。高標準農田顯著改善了糧食生產條件,糧食生產能力提高5%—10%,畝均提高50—100公斤,提高了群眾種糧效益。
春耕播種,是全年糧食收成的基礎。防疫不能松懈,春耕同樣不容耽擱。田野里閃現(xiàn)著農民勤勞的身影,他們戴著口罩,保持相當遠的距離,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農事。
為確保種子、肥料、農膜等農資及時到達農戶手中,省農業(yè)農村廳會同省供銷聯(lián)社在疫情防控期間建立了緊急調運制度,從2月初對全省農資儲備實行周調度,農資經營單位采取網(wǎng)上訂購、統(tǒng)一配送,龍頭企業(yè)、合作社與農資供應商建立了“點對點”直供模式,各地開啟綠色通道,快速查驗、快速通過,服務群眾春耕生產。
春耕備耕期間,全省共累計儲備種子149.57萬噸、化肥192.45萬噸、農藥3898.87噸、農膜12.93萬噸、有機肥1001.2萬噸,分別占需求量的105.39%、100.26%、103.2%、101.94%和97.34%,保障了春耕糧食生產需要。
“我們公司下設合作社種植禾尚頭小麥2700畝,帶動周邊農戶種植6000多畝,今年雨水好、產量高。加工面粉100噸、禾尚頭面條10萬多箱。”蘭州麥粒香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相琴告訴記者。
全省持續(xù)擴大種植面積,以小麥面積1000萬畝以上為基礎,將發(fā)展全膜玉米和黑膜馬鈴薯等旱作農業(yè)作為糧食生產的突破口,提升鞏固中東部糧食主產區(qū)和河西及沿黃灌區(qū)糧食主產區(qū)建設,全省完成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(qū)2091.27萬畝,占國家下達總任務的102.01%。全省糧食播種面積3957.4萬畝,較上年增加85.7萬畝,實現(xiàn)了糧食生產穩(wěn)中有增。
依靠科技,提高單產,藏糧于技
春季,幾場雨雪天氣,甘霖滋潤隴原。隴東南冬小麥苗肥苗壯,各地植保部門加強小麥條銹病監(jiān)測預防,開展小麥鎮(zhèn)壓劃鋤等田間管理;
河西地區(qū)翻耕土地、春播小麥,各地農技推廣部門開展小麥品種提純復壯、配套寬幅勻播技術;
隴中旱作區(qū)搶抓降水時機,加大頂凌覆膜,播種抗旱、耐密、宜機收、高產優(yōu)質的玉米品種,配套全膜雙壟溝播技術;推廣馬鈴薯抗病、抗旱、適宜主食開發(fā)的新品種,配套黑膜全覆蓋壟作栽培技術……
依靠科技,藏糧于技。我省大力推廣良種、全膜雙壟溝播、測土配方施肥、病蟲害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等關鍵技術,千方百計提高糧食單產。
夏季,氣溫偏高、降水較多。小麥條銹病、馬鈴薯晚疫病、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,對糧食生產帶來威脅。
我省全力“蟲口奪糧”。防蟲關鍵期,我省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(yè)化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和綠色防控,大田上空無人機升空噴灑“霧雨”,作物享受“藥浴”。全省下達中央和省級重大病蟲害防治資金7000萬元,累計防治小麥主要病蟲害2054萬畝次、防治玉米病蟲害2162萬畝次、防治馬鈴薯晚疫病804萬畝次,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%以下,挽回糧食產量損失198萬噸以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省倡導糧食綠色生產,推動糧食生產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取得明顯成效。
以“減肥控藥”為重點,下達中央和省級財政化肥減量增效資金共計3053萬元,推廣測土配方科學施肥技術5520萬畝,創(chuàng)建30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,通過化肥深施、有機無機結合等措施,全省化肥施用量較上年減少5.2萬噸,肥料利用率達到40%;推進精準施藥,加快生物農藥、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應用,全省農藥使用總量較上年減少87噸,農藥利用率達到40.08%;開展廢舊農膜回收行動,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0%以上。
圍繞小麥、玉米、馬鈴薯,在8個縣區(qū)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(chuàng)建行動。累計選用新品種56個,集成綠色標準化技術12套,累計開展試驗研究200多項,創(chuàng)出了一批高產典型。永昌縣小麥最高產量達到每畝477公斤,肅州區(qū)玉米最高產量達到每畝971公斤,會寧縣馬鈴薯示范區(qū)平均畝產達到2250公斤。
“夏季雨水足,馬鈴薯根莖膨大期充分吸收營養(yǎng),畝均2000公斤!”定西三豐馬鈴薯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張壽欣喜地說。農業(yè)農村部在定西市召開了全國馬鈴薯產業(yè)推進現(xiàn)場會,與會代表對甘肅集成綜合技術提質增效、全產業(yè)鏈發(fā)展馬鈴薯產業(yè)給予高度評價。
強農惠農,落實政策,保駕護航
糧食豐產,還在于全省上下一致努力,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。
我省印發(fā)了《2020年全省穩(wěn)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》,將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市縣,加強糧食生產目標管理,將其納入政府目標考核,壓實糧食屬地責任。下達中央財政農業(yè)生產發(fā)展資金6.5億元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26.1億元,支持和引導農民通過深松耕、增施有機肥、秸稈還田等措施開展“種地養(yǎng)地”。
特別是下達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.04億元,全省補貼品目由2018年的121個拓展到今年的140個,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。
現(xiàn)代化農機裝備馳騁田野,大顯“神威”。春耕時,全省機械耕整地2076.3萬畝,其中農機深松整地面積487.75萬畝。夏收時,隴東高原、河西走廊,層層金色似錦的麥田間,割麥機、剝粒機機聲隆隆,打麥子、碾麥場砰砰作響,農機手熱火朝天收獲,力爭顆粒歸倉……
“三夏”期間,全省共投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1.14萬臺,其中引入外省作業(yè)機具2662臺,設立接待服務站234個,全省小麥機械化收獲面積達到905萬畝,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87.99%,農機作業(yè)水平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玉米機械化收獲面積980萬畝,馬鈴薯機械化收獲面積460萬畝,為全年糧食豐收提供有力支撐。
我省強化農業(yè)防災減災,針對4月平涼、慶陽發(fā)生的低溫凍害,5月底定西、天水發(fā)生冰雹災害,8月隴南等地暴洪泥石流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,省農業(yè)農村廳與氣象、水利、應急等部門發(fā)布農業(yè)災害防范預警信息32次,會同省財政廳及時下達省級農業(yè)救災資金400萬元,先后13次派出專家組前往災區(qū)指導災后農業(yè)生產恢復,開展災后田間管理663.62萬畝次,對絕收的13萬畝全部改種補種。
農業(yè)保險發(fā)揮重要作用,今年41.7萬戶次受災的貧困群眾得到了保險理賠近4.21億元,讓農民有了保本保收的托底保障。
春種秋收,天道酬勤。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精心耕耘,共渡難關,迎來了沉甸甸的收成,獲得了倉廩充盈的踏實。(記者王朝霞)